乐华第四次上市:除了看重王一博,投资人也十分看重杜华
文|星星
乐华再一次向上市发起冲击,继续引发市场关注。
所有人对这家从出生就起点颇高的艺人经纪公司都不陌生,而仅凭王一博一人,就足以让它时刻处在焦点之上。这些年乐华娱乐也赚足了大众眼球,成立不久便签下韩庚,通过一体化全流程的训练生模式并搭乘偶像养成的东风,在内地娱乐圈新的偶像时代成功将范丞丞、朱正廷、孟美岐、吴宣仪等人打造成"初代偶像"。
身为创始人的杜华有着娱乐圈教母的称号,在这个圈子更是传奇一样的存在,其"给我几个小时,我先把小孩生下来"的名句,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是个狠人。
但就是这样一家老板和"员工"都十分惹眼的公司,在资本市场却频频折戟。2009年乐华娱乐成立,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但2018年便摘牌,如今,它又选择赴港上市。这也是8年来,乐华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了。
01
上市,乐华的渴望
为了这次IPO,乐华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年初,杜华退出乐华的消息就引起轩然大波,彼时新增股东为天津乐华投资,这也意味着杜华不再是乐华的第一大股东,当时大家对于这一消息也是众说纷纭,甚至一度有传言称"杜华想要再创业或自己出道",这一猜想许是源于,比起旗下很多名不经见经传的艺人,杜华的名气要高得多,且还有"代表作"《乘风破浪的姐姐》。
不过近期乐华赴港上市消息一出,云雾也被拨开:原来杜华此举是为了IPO做准备。
要知道接替杜华股份的天津乐华投资是由香港公司100%控股,让香港公司作为自己的实控大股东,这是在港股上市的标准操作。与此同时,让公司取代个人持股也利于维持公司架构和控制权的稳定,避免因为投资者入股、退股引发公司股权变动。总之,杜华做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上市。
手握韩庚、王一博等人,曾经也号称"艺人经纪第一股"的乐华,这些年没少和上市纠缠较量。
2015年,乐华娱乐就在新三板挂牌,多次试图登陆A股,但好景不长,2018年,乐华便从新三板摘牌,给出的原因是"股票流动性较低,融资成本高"。说白了就是利润下滑,融资困难。财报给出的数字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乐华2017年上半年营收0.79亿元,净利润0.19亿,同比下降66.55%。
2021年6月,乐华与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上市辅导协议》终止,乐华筹备三年的主板上市计划再次宣告失败,而这一次上市未果的原因被普遍认为是受到了清朗行动、偶像养成暂停的影响。
虽然乐华几次上市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次次的落空结果无疑降低了市场对乐华的期待。
因此这次面对乐华亮出的400多页招股书,以及包含在其中的盈利数字,媒体和投资人更多持谨慎态度。一位投资人认为,当下影视行业很冷,好不容易出来一家IPO,大家不能一味打击,但艺人经纪公司过于依赖人,缺少其他资产的确是个大问题,乐华也无法例外。对于此次乐华赴港上市的结果,他更多是在观望。
02
乐华王牌:王一博、虚拟偶像
露面的招股书也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了乐华的赚钱能力和隐藏问题。
首先,大家最关心的是乐华这几年赚了多少钱?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乐华营收分别为6.31亿元、9.22亿元、12.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0%。净利润1.19亿元、2.92亿元、3.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7.6%,三年累计净赚约7.5亿元。单看数字,乐华算得上是优等生,毕竟这几年大多数影视公司的常态是亏损,而乐华却在闷声赚钱。
不过细究起来,这位优等生明显偏科。根据招股书显示,乐华娱乐的收入来源包括四块,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及泛娱乐业务。但艺人管理一直占大头,且比重不断增大。20192021年,这块营收分别达到5.30亿元、8.08亿元及11.75亿元,占同期总收入84%、87.7%及91%。
换句话说,乐华是凭借艺人管理功课的高分才进入了优等生行列。当然作为一家艺人经纪公司,艺人管理成绩高是必然的,但深究后大家也发现,王一博的个人的成绩几乎支撑起了整个乐华的盈利面。
根据招股书显示,乐华旗下签约艺人共58人,而王一博的贡献程度要远超他人。招股书上的供应商B引发了大家的重点关注,3年里,乐华向供应商B的采购金额分别为3227.4万、1.33亿、3.02亿,实现翻倍式增长,大家根据时间判定这位供应商B正是王一博。
虽然艺人经纪公司过于依赖头部艺人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乐华表现出了对王一博的过于依赖。
这也是市场担忧乐华的关键,因为王一博与乐华的合约将在2024年到期,这也就意味着乐华或将失去这一员猛将,孟美岐、范丞丞等人也均在这两年到期,乐华自己也说,假如未能维持与艺人和训练生的关系,其业绩或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乐华随时都有可能从优等生的队伍里被拉出来。
招股书上还有一个数据被重点关注,也是乐华在未来的重要增长点——虚拟偶像。
元宇宙概念大火,而乐华率先吃到了一波红利,打造出了虚拟艺人组合ASOUL。乐华非常看好这块业务,因为相比于传统艺人,打造虚拟偶像不仅可以避免塌房风险,采取各种商业化形式进行变现,还可以将其完全控制,不存在解约一说。虚拟偶像是一个更为标准化的艺人商品,稳定性很强。
乐华也将虚拟偶像带来的想象空间明明白白地写了出来。涵盖虚拟偶像的泛娱乐业务增长强劲在2021年营收3787万,而在2020年为2108万,一年内增长近80%,而虚拟艺人组合ASOUL为主要收入核心。对此,乐华选择乘胜追击,再推出一支虚拟男团"量子少年"夯实自己在虚拟偶像上的变现能力。
此刻,虚拟偶像成为乐华找到的一棵救命稻草,支撑其在资本市场继续讲好故事。不过,市场也已经开始担忧,毕竟在虚拟偶像厮杀如此激烈的当下,量子少年能否复制ASOUL的成功,尚未可知。
03
利与弊,难以撼动理性资本
其实不仅仅是乐华,国内纯粹的艺人经纪公司想要上市并不容易,主要因为资本市场觉得它做不大。就像餐饮产业里有提供原材料的人、有提供炒菜的人,还有像饭店这样的直接消费场所,再加上一些做广告营销,就这样构建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盈利也就有了更大可能性,而艺人经纪只是影视行业中的一环。
因此它更多作为影视公司的一个业务分支,跟随其一起打包上市。如近两年艺人经纪业务在欢瑞的营收占比中不断增强,甚至在总营收的占比中超50%,但艺人经纪、影视剧及衍生品都是欢瑞的主要业务。一位投资人告诉星番,就像衡量一家影视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IP数量的多少、是否有自己的制作团队,是否有平台投资,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如果只满足单独一项,就没有投资的必要。可见,综合能力是重点。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刻乐华招股书给出的一个个盈利数字,也给大家进行了一次观点纠正。不被大家看好的纯粹的艺人经纪公司反而比聚拢一众资源的影视公司风险更低,目前也是影视行业里最有保障的,因为不管作品积压与否,是否卖得出去,艺人都能拿到片酬。即便艺人片约较少,其也会有商业代言收入,公司就不会缺少现金流。
所谓船小好调头,轻资产的纯艺人经纪公司投资成本较低,风险也就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过度投资也就等同于高风险,而近几年影视行业整体受打击较大,反倒是身处其中的艺人经纪受影响较小,这也是乐华没太受到影视寒冬影响的关键。"一位投资人表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会因此就一股脑涌向艺人经纪公司。这位投资人表示,在投资一家公司时,他会格外看重这家公司的掌舵人,毕竟无论是影视制作公司还是艺人经纪公司,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始终是人,一家公司有没有好的作品,能不能出来一两个艺人,主要还是靠老大的选品、选人能力。一旦选人不成功,相当于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儿。
此刻,对于乐华这次IPO,投资人除了看重王一博外,也十分看重杜华,并对她提出了更高要求。想知道她能不能捧出下一个王一博,同时也关心乐华内部是否形成一套流畅的管理模式,这样即使在杜华功成身退后,乐华的正常运营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如今即便是一家纯粹的艺人经纪公司,资本市场也变得更加谨慎和冷静,大家试图剥开眼球经济的明星面纱,把艺人经纪公司当成普通公司看待,不仅要看这家公司有哪些艺人,还要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哪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管理能力和标准化能力都是考量重点。
可以明显看见的是,近些年国内市场鼓励脱虚向实,影视作为内容产业正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加之前几年的影视乱象,最终都使得艺人经纪公司想要上市难上加难。而此次乐华赴港IPO背后流露出的种种声音,也显示了市场对影视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级快闪功能h5模版行业
字转音邀请函
卫生医疗小视频